中国社会目前正面临的“中国人口的快速老化和高残率”,以及“不足的资源和落后的养老服务体系与服务”将是二十一世纪给中国社会带来“养老危机”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危机”也将成为迫使中国现代养老项目和服务走向市场的一个强大驱动力。

中国对现代养老专业信息技术和项目的市场需求探索

中国养老的危机挑战与市场商机探索

王隅丽 CEO
美国寿康现代养老首席专业顾问
2009

请点击查看下面标题内容

4073

养老助残-全球性的危机与挑战

请点击下面标题游览相关内容

VdxjRaz

全球性养老危机的焦点-社会资源消费的急速增加

自20世纪以来,人类期望寿命有了显著增长。科学家们通过对人类近七十年预期寿命变化的追踪观察,自1931年起至今,全球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已增加了十五年。逾来逾多的人进入他们八十岁的高龄,这也称为人口老化现象。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妇女的平均预期寿命现在78.9岁,男性是72岁。而如今在发展中国家,平均期望寿命是64岁,到2020年将达到71岁。据世界卫生组织近来的观察预计,到2025年,地球上的总人口将达到80亿,其中,65岁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8亿,几乎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到那时,全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3岁。

与此同时,随着长寿社会的到来和人类寿命数量的增加, 人们也开始寻求如何增加生活的质量,人们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济,社会, 医疗保健〕,已深切感到了这种长寿现象给人类社会和自己个人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随着今天和将来人类预期寿命的继续增加,由之产生的这种巨大的社会影响也会继续升温。这种巨大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人类社会中老年人的比例和数量增加;
2). 人类社会将在照料护理老弱残障者花去了大量的劳动力,时间和资金/资源;
3). 老年化社会将对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将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和后果。
其导致的结果是, 全球性养老危机的焦点集中在社会资源消费的急速增加,原因在于:
1). 社会经济的增长不能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和数量同步;
2). 长寿社会的到来使养老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物质资源消费增加;
3). 长寿社会在养老的日常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上时间和资源消费的大大增加;
4). 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下降而养老的特殊需求增加;
5). 国家和社会资源的增加不能满足养老资源消费的增加;
6). 整个社会对养老的严峻挑战的应付能力严重缺乏。
所以,今天的人类是否能够适应长寿社会具有的巨大挑战性的变化? 人类能否在预期寿命增加的同时,继续保持基本稳定而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长寿生活? 是否能开拓和延长具有丰富生命意义的晚年生活? 即人类在长寿生活时代,如何享有被当代科学称之为“人类富有新生命意义的第三发展阶段”? 若不能很好解决上述由人口老化给全球带来的社会影响,是不可能找到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的。

“婴儿潮”给当代社会带来的养老挑战

根据美国近年来的养老研究,以及2004年的国家老年学会和国家老年议会与老年学和养老的大型专业年会的研究统计资料披露, 美国将有七千六百万的, 在1946-1964 年出身的的人口步入老年期。但这一代人的养老需求与上一代人大不相同,他们中很大一部份人受教育程度高,有较好的收入和积蓄,有较好的使用电脑的技能,对自己将来的生活和各类服务有较高的期望,这些都将对各类医疗保健,养老政策和服务,高质量的生活需求提出重要的要求。因此, 在提供养老的各项政策和服务方面,对现有的养老政策,各类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机构和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挑战。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人口老化的数量和速度都比美国大和快,中国的“婴儿潮”出生的人数量比美国大得多,并也同样有类似的特点,为建立我国自己的现代养老体系和服务,了解其特点,对将来开发养老市场,建立政策,都有很大帮助。“婴儿潮”给当代社会带来的养老挑战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 对各类服务的期望值大大增加, 而有限的服务和资源不能满足需求:

在21世纪,美国政府要探索如何保证对这一代“婴儿潮”,各类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机构及相关合作机构的服务,能够使这一代人活的生气勃勃, 有生命力,并要求和鼓励他们自己不但能为自己这一代人的养老作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而且还能为帮助别人做出努力, 而不是把 “婴儿潮”这一代老人放在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或照料中心解释照护。由于老年人口的剧增,仅仅依靠专业医疗保健机构去解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将使现有医疗保健机构面临极大的供不应求的困境。为此,美国有关专家们已提出以下策略来迎接马上来到的养老服务挑战:

1). 鼓励和提倡自我保健和自我强身,以及在力所能力的条件和健康的环境下,提倡自我照料.这需要“婴儿潮”出生的人,加强自我学习,接受相关教育,增加自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达到这一目标.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80%的健康问题都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里解决, 并不一定需要有外来的专业人员帮助,而大多健康问题多发生在家里的卫生间,厨房,和卧室。如果进行自我保健,一般的自我照料和保健都能够自己完成。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到医院急诊室的需求.根据美国的2002年的统计资料, 南加州的一个退休军人医院开办了22个相关教育和短训班,凡参加过此教育的老人,40% 报告说他们减少了去医院的次数和时间,39%的说他们减少了去急诊室的次数和时间。1995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对3,500老年成人(70岁左右)的观察研究显示,凡接受此教育和培训的人,38%的人报告他们减少了去看医生的次数和时间,14%的报告他们减少了住院的机率,42% 的报告他们自我保健能力增加,健康维持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2).增加教育培训对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调养,康复。根据美国某一医学杂志1999年的随机抽样调查报告,凡参加此类培训和教育的老年病人与未受其培训的老年病人相比较, 住院的机率和住院的天数都明显下降。

3).为中,老年人提供“信息理疗”的帮助。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理疗”是一种特殊的,现代的医疗服务或保健信息,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扩大自我保健,自我照料的信息面和知识面,一旦掌握了它们,人们自我保健的水平会大大提高。其范围涉及到服药知识,护理知识,康复知识,营养知识等等。从当今的庞大的医学,保健信息网,或信息量中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就要靠“信息理疗”的帮助。“信息理疗”有其针对性,对某种特殊的慢性病, 或慢性健康问题,要知道某种特定的信息和知识,才能有效地使用它,作到有的放矢。将来“信息理疗”会成为各类医疗,康复,保健,社会服务领域里帮助病人康复,保持健康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

4).医疗保健的预约,教育,咨询等服务向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类别分组方向发展。有关专业人员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换取最大量的服务,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除此之外, 美国有关专家们已提出以下三类发展计划来帮助人们实现上述的四个目标,从而满足人口快速老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1).政府要建立一个坚固的社会养老屏障去确保日益增加的需求;

2).社会要建设“一条有足够动力的船”去驱动和实现这些需求;

3).各界人士要用一种“冲浪”的精神去充分利用所有的能量和力量去实现我们现代养老的目标。

因此, 当今美国对社会养老的挑战和战胜危机的战略是, 要去认识和鼓励 “婴儿潮”一代,利用来自于自己人生旅程和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聪明才智,成为现代社会自我保健和健康照料体系里合作人,与社会一起来共同完成养老的历史使命,满足今天日益增长的养老的保健,照料需求。

全球性疾病负担的排列顺序改变和中国将面临双重疾病负担

全球在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应对和长期承受疾病负担排列顺序的改变? 从长寿与疾病和伤残的关系来看,寿命的延长与疾病负担的加重是成比列上升的。从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来看,人类期望寿命的显著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全球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流行。在工业化国家,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心理疾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这些慢性病经常在生命的晚期发生,因此随着期望寿命的延长,这种现象将在老年人口中更为普遍。加之许多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致残性,以及丧失生活独立和自理的能力,而且这种残疾或残障的存在通常都是不可逆的,丧失生活独立和自理的能力常常也是长时期存在的,由此造成了人们在生命余年的痛苦,加重了人类对疾病的负担。因此,全球性疾病负担(GBD,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的趋势总体来讲,进入21世纪,人类平均期望寿命会继续增长,其中以女性更为显著,可望达到88岁。同时,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负担将呈减少趋势,其疾病负担可望从34%下降为15%,但艾滋病/AIDS的影响呈持续上升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由于慢性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将明显增加,从1990年的2,810万人增加77%,到2020年将达到4,970万人。由于第一类疾病造成的负担到2020年将下降到1/5以下,故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负担将明显增长。这种变化将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的对“全球性疾病负担”的排列研究统计报告,以及在对1990-2020的“全球性疾病负担”的排列研究预测显示:“由疾病对人类造成的残障(伤残和智残),并由此导致的自理生活能力的丧失,使医护负担,家庭负担,乃至社会负担加重的疾病谱,已由过去的以‘急性病,传染病’和‘癌症’等为主的疾病转向以‘心血管病’(心肌梗塞),‘精神障碍’(沮丧和忧郁症),外伤(交通事故和意外跌倒)‘脑血管疾病’为主。到2020年,这些将排列在“全球性疾病负担”的前四位。尤其是“精神障碍’(沮丧和忧郁症)”,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显示出一个极大的“飞跃”,从过去的第四,五为跃居到第二位。而在这些转变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显著,故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威胁也更大。因此,在21世纪,全球都将在医疗,公共卫生,社会医学的各项服务方面面临这个重大转向,这些转变将迫使所有国家的医疗,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医学的研究,实践,和有关服务的发展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些转变意味着全球的医疗,预防,公共卫生,社会医学,以及相关的各类项目和服务都必须尽快地去适应这一变化,满足相关人群和市场的需求,否则,不重视这种现代社会疾病谱的转变,社会落后的设施和服务将给一个国家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寿命的增长,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慢性疾病的发生逐渐倾向于老年群体。但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还同样面临传染性疾病的威胁,而且传染性疾病是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双重的疾病负担。如何迎接“全球性疾病负担”变化对中国大众健康带来的挑战? 尤其是对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影响? 这将成为中国养老政策和相关项目开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和老年人口的数量都居世界第一,这种现代社会疾病谱的转变给中国养老带来的影响也会居世界第一。例如, 从2005年中国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 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增加,但医疗服务的利用明显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患病率随着人口老年化、城镇化持续增加,疾病负担不断加重。本次调查了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结果表明,我国慢性病人数为1.6亿,也就是说每十人中有1.3人患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不容忽视。本次调查结果与前两次调查相比,城市居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等感染性疾病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循环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内分泌与营养代谢疾病则呈现上升趋势。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疾病将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将进一步上升。调查结果表明,年龄每增加10岁,慢性病患病率增加50%以上。

再看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近年来开展的一项中国高龄老人的生存状况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高龄老人生存状态不佳,存在“四多四少”现象。这项涉及全国二十二个省、市、区,区域总人口约有九亿八千多万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高龄老人经济供养依靠子女多,享有社会保障支持少;日常照料依靠子女多,依靠社会少;闲暇时间多,文化生活少;患病的多,看病就医的少。调查还显示,高龄老人丧偶率高,有百分之八十八点三的老人日常生活依赖其家庭照料,并开始向隔代转移。家庭照料成员的减少和渠道的单一,使传统生活照料模式遇到严重冲击,严重影响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而城镇平均每个老年福利机构只有老人二十一名,农村每个老年服务机构里只有十五人,与整个老年人口形势极不相称”。广州“老年人平均带病期13年”的一项报道也指出,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3亿人。 老年人患病率远高于其他人群,且带病期长,康复缓慢。据中国老年人医疗现状调查,老龄人口的平均带病期为13.68年。

现代社会影响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常见健康杀手

从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数据可以看到,长寿社会对我们人类的一个严峻挑战是,高寿使老年人的平均带病期延长,而且致残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这些都是与我们所说的老年病或老年人的意外伤害, 以及老年时期身体功能开始下将有关.中国社会各界都应该了解人口老化给我们带来的这些挑战,无论是对养老慰老服务的组织机构, 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 还是老年人本人都可以在提高自己对科学养老的认识基础上,找到自己将来迎接这些挑战的角色, 早期预防老龄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困难与风险。

因此, 了解对影响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常见健康“杀手”,可以帮助个人,家庭,社会对这些“杀手”在早期的预防和干预方面作出努力, 减少这些“杀手”对老年人群的危害, 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都是有益的。 关于这些“杀手”影响老人病残方面的最新研究详细数据, 由于笔者欠缺中国国内的相关数据,故提供下面一组美国在2000年对美国老人生活自理影响最大的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和其它健康问题的统计学数据, 作为有参考价值的科学数据,再度证实中国人口老龄化会像美国一样,将给中国社会,家庭,医疗护理,生活服务等方面带来的巨大挑战。故美国在养老助残方面所面对的挑战,也可从侧面反映出今天中国“养老助残工程”市场化启动的迫切性。今后,笔者仍会继续努力找到中国同类的最新数据来加以比较,预计结果将会大同小异。对于美国2007年等近期数据笔者还再整理收集之中,并将放入新的调查报告页面里予以公布。同时也希望同行们可以对中国国内类似相关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和报道。

美国在2000年对美国老人生活自理影响最见的慢性病的统计学数据:

老年痴呆症:

  • 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尤其是64岁以上的年龄组,
  • 若80岁以上,发病率达30%,
  • 美国由脑血管病引起的老年痴呆症,占85岁以上死亡人数的第五位,
  • 老年痴呆症已使人的平均寿命减少了4年,
  • 美国老年痴呆症的存活率大约在5年-20年之间,
  • 老年痴呆症是美国老人在晚年进入老人护理院或养老院的最常见原因,
  • 预计30年内,美国老人痴呆症的发病率将占美国老年人口的50%。

老年忧郁沮丧症:

  • 它主要常见于慢性病,残障病人中,美国发病率是2.3%到3.2%,
  • 美国老人中有33%至50%的人有此症;
  • 美国的老人院,老年公寓的人群中,有25%的人有此症,它仅次于发病率占第一的高血压病, 而位 居第二;
  • 此症每年耗费调美国医疗费用高达$43亿美元。

糖尿病:

  • 糖尿病在美国是使死亡率, 病残率增加的非常重要和常见的一中慢性病,
  • 发病率很高,约有16,000,000美国人患有此病,其中有50%的诊断不能及时完成;
  • 每年美国有500,000-700,000的新发病人数;
  • 此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10%以上的人患有II型糖尿病;
  • 患此病的老人其并发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脑中风,视网膜病变的比别的人群高两倍;
  • 每年美国花费在糖尿病方面的医疗费用有$4千4百万美元。

脑中风:

  • 脑中风是使人丧失自理能力的第一因素,它占残障发病原因的首位;
  • 在美国由脑中风导致的死亡占美国死因的第三位;
  • 美国平均每年在65岁以上的人中,有72%的人受到脑中风后的病痛折磨。
  • 65岁以上的人死亡的诱因,其中有85%来自于脑中风;
  • 这85%的人中有6%-8%是死于自己居住的家中,其他死于医院或养老院和老年公寓;
  • 年龄55岁以上的人群,脑中风的发病率每十年增加一倍;
  • 其中高血压,房颤,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吸烟,血脂和胆固醇增高,是主要发病原因;
  • 年龄在65岁-74岁组老人,房颤机会增加3%,80岁-89岁组老人,房颤机会增加到24%;
  • 若有严重糖尿病的人,脑中风的发病率会增加1.5%-3.0%。

心力衰竭:

  • 美国大约有46,000,000人患有此病,在1999年,其医疗费用的开支高达$19。6亿美元,
  • 此病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69岁组人群,发病率是5%,7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是10%;
  • 此病是医院65岁及以上的病人最常见的住院原因;
  • 在老人组,由此病导致的死亡率极高,病人中有20%的人死于诊断后的第一年, 50%的人死于诊断后的第五年;尤其是住院的病人死亡率更高;
  • 老年人心衰的存活率与治疗和日常护理的好坏得当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

  • 此病在老年病人死因中排列第一;
  • 在美国缺血性心脏病的病人中, 有60%是65岁及以上的老人;
  • 在65岁及以上组的老人中,有16%的人患有此病,80%的人死因来自于此病;
  • 在80岁及以上的老人组中,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高于年轻人(40岁组的〕的十倍。

高血压病:

  • 在美国居家养老的65岁及以上的老人中,约有35%的人患有此病;
  • 在美国养老院和护理院的65岁及以上的老人中其发病率与居家的老人一样;
  • 患有此病的老人,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年轻人(40岁组的〕的三倍。

意外跌倒和自理能力下降:

  • 在美国意外跌倒是引起老人残障率,卧床率,死亡率增高和自理很多能力下降的一个最常见,最严重的原因;
  • 美国老人65岁及以上的人占美国人口的13%,这组老人的死亡原因中,有约75%来自于意外跌倒;
  • 由于这种原因导致的死亡占美国老人死因的第五位,其中直接摔倒致死的占67%;
  • 美国每年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约有33%的人有摔倒的历史,其中有5%的人因骨折而住院;
  • 美国老人院和老年公寓的类似数据比社区的高于三倍;
  • 大量的研究显示,意外跌倒加速了老人的体力衰弱,活动受限,自理能力明显下降,是老人住院的主要原因。

老年性骨关节炎:

  • 美国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有50%的人患有骨关节炎;
  • X光片诊断显示,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27%的人已有骨病理病变;
  • X光片诊断显示,骨,关节的病理变化在85岁及以上的老人组中增加了51%;
  • 在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中,有50%的人是由于老年性骨关节炎所致;
  • 由于骨关节炎引起的慢性疼痛,身体功能下降,常常是使其丧失自理能力,意外跌倒,卧床,长期用药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听力损害:

  • 失去听力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病变;
  • 在65岁及以上的老人中,估计有30%-40%的人有听力下降;
  • 80岁及以上的老人中,几乎90%的人有听力损害;
  • 由于其损害过程是逐渐的,慢性的,给早期诊断带来很多困难;
  • 听力损害是影响老人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老年人视力损害:

  • 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损害,下降非常常见;
  • 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视力下降在71岁-74岁组老人中占4%-7%;
  • 而在80岁组老人中,视力下降增加到16%,90岁老人组中增加到39%;
  • 除年龄因素外,其他眼的病变,像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眼底血管病变也可导致老年人的视力损害;
  • 老年人的视力损害又大大增加了各种意外事故,意外伤害发生,像摔跤,驾驶中的意外事故等。

老年人尿失禁:

  • 老年人尿失禁是在年龄老化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
  • 老年人尿失禁已占美国60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33%,而这组人群中有25%-30%的人是患有频繁性的尿失禁;
  • 由于尿失禁的不同程度,已导致了老人活动受限,而且已成为他们与社会交往隔离的主要原因;
  • 老年人尿失禁已给家庭,亲友,护理人员造成沉重护理,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
  • 美国就单一在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尿失禁老人,在护理方面的经济消费付出,每年已达到11亿美元;
  • 护理尿失禁老人需要一定的护理技术和知识,并要有科学的专业管理和评估手段。

老年人营养失调:

  • 常见营养缺乏,而且比例很高;
  • 由于营养缺乏和失调,致使老年人死亡率,骨折率上升,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 其它为肥胖,营养过剩,糖尿病,和体重下降。

老年人慢性溃疡(褥疮〕:

  • 在美国护理院中,23%的老人有慢性溃疡,在急诊入院的病人中,有11%的老人有慢性溃疡;
  • 在骨折和卧床的老年病人中,慢性溃疡高达60%;有骨盆骨折的老人,高达65%;
  • 慢性溃疡(褥疮〕常导致骨纤维疏松,败血病,尿失禁,活动受限;
  • 美国老人护理院中,70岁及以上组,70%有压迫性溃疡;
  • 随着病人住院时间的增加,压迫性溃疡的百分比随之上升。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 美国有25,000,000的人患有此病,其中大多是更年期后的妇女;
  • 美国每年因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的有1,500,000人;
  • 在骨质疏松症合并有骨盆骨折的病人中,20%-25%不能恢复自己的生活自理功能,并在一年内有12%-20%的病人因此死亡。

老年人流感和肺炎:

  • 美国由肺炎导致死亡的,占65岁及以上人群中死因的第五位;
  • 45岁-65岁组,由于肺炎而住院的是普通人群(年轻〕的四倍;
  • 随着年龄的增加,由肺炎导致的死亡的因素也相应增加。

老年人的住院护理:

  • 据美国1966年的统计,在65岁及以上的年龄组人群中,35%的人有住院接受护理的历史;
  • 住院期间,这些老人中有15%的人受到药物付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意外事故;
  • 住院期间,这些在接受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的老人中,有25%-60%的人发生过精神障碍,精神功能紊乱;
  • 住院期间,这些老人中,功能下降占32%,有新的压迫性褥疮的有5%,摔倒占1-4/000;
  • 住院期间,有70%的老人经历过脱水,41%-61%有营养失调和不良,15%-34%有尿失禁。

老年人的临终关怀和护理:

  • 需求增加;
  • 已逐渐增加对护理质量提出统一要求和标准;
  • 要求加强临终关怀和护理,早期制定护理计划;
  • 改变目前检查不定时,不能连续,护理工作没有针对症状,需求,和护理计划缺乏预测性;
  • 强调克服经济上,法律上,政策上给护理工作带来的障碍。

老人慢性疼痛的管理:

  • 老人慢性疼痛在社区居家的老人中占25%-40%;在老人护理院中有71%-83%的老人,各种慢性疼痛是他们每天日常生活面临和要忍受的痛苦;
  • 慢性疼痛大大增加了老人的忧郁症,沮丧症,睡眠障碍,室内外活动减少,孤独感,并与社会隔离,
  • 使老人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
  • 由此使医疗费用和住院率增加。

老人用药管理问题:

  • 在美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可这些人群在药物方面的消费远高于65岁以下人群的四倍;
  • 由于药物消费的上升,由药物引起副作用而导致的另一些“病”也随之产生和增加,常来源于误用药,过多或过少用药,故这些新“病”并不是由于年龄老化或身体病理化过程产生的;
  • 如何指导,管理用药,已成为近年来美国老年问题研究的课题之一。

老年人的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问题:

  • 癌症已成为美国60岁及以上人群死因的第一位,无男女性别的差异;
  • 早期检查和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癌症死亡率,致残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 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促使中,老年人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癌症的发生。

伤残与智残及精神卫生方面的疾病同时存在

我们从上述老年病流行数据中可以看到, 随着人年龄的老化,老人和他们的家人都可能都会体验到伴随老人晚年生活的病痛,伤残或智残等给日常生活带来的痛苦和困境。所以,在高龄老人中伤残与智残及各种精神卫生方面的疾病同时存在,是现代长寿社会面临养老的另一个巨大挑战。

一方面,以智残来看,像阿尔滋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痴呆症 (Dementia),老年性或老年前性痴呆 (Senile Dementia)。随着高寿,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必然增高。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65岁以上人群中, 轻度痴呆在10%左右,中,重度痴呆在5%。美国8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达到了30%。因此,老年痴呆症是美国老人进入老人护理院和养老院最常见的原因。据美国2002年最新的一项对美国老人进入护理院的预测性调查,其结果表明,痴呆症是美国老人不得不进入老人院或护理院一个首要因素。这项观察显示,有痴呆症的老人,他们中的90%在死亡前已进入护理院。近来,美国加州大学在旧金山的分校通过对当地社区的5,788个患痴呆症的病人,及他们照料人员(多是亲属〕的特征与进入护理院的关系方面,作了三年追综和前瞻性的观察研究。其结果是,病人年龄的均值是近79岁,60%是妇女;大多数病人在日常活动方面至少有一项需要别人帮助;他们的照料人员的平均年龄是接近64岁,而这些照料人员有63%是病人的配偶;在这三年的观察中,病人进入护理院的百分比分别是第一年22%,第二年40%,第三年52%。这项观察还显示,独居病人和对日常生活有很大依赖性的病人有更大的可能性住入护理院。

据中国的在1986年统计数据,在中国老人中,中,重度痴呆现患率也已达4.16%,几乎接近西方国家。由于中国很多地方存在不能早期诊断的问题,故实际患病数据可能更高。例如,中国2002年9月报道说“中国65岁以上老年性痴呆患者估计超过500万人,约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 2002年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在‘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5岁以上人群痴呆症患病率接近3%,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5%。参与样本分析的专家指出,痴呆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威胁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病种。调查还显示,在4万多份样本中,轻度和中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不足40%,重度患者的就诊率仅有34%。这表明公众对老年痴呆症还缺乏足够了解”。又据中国中新网在2004年9月的报道:“中国65岁以上人群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达到4.8%,75岁以上为11.5%,85岁以上高于30%。而就诊率却很低。并呼吁中国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高, 早期防治成当务之急”。上海新闻晨报援引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洪震教授介绍:“面对相对高的发病率,上海老年性痴呆症的就诊率却很低,轻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仅14%,中度和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也只是25%和34%,这个就诊比例远低于高血压等老年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张振馨却认为:“问题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因为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为4.5%,而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高龄老人的老年性痴呆已经直逼西方的高发病率。西方国家如美国,目前老年性痴呆发病率65岁以上老人为10%,75岁以上为20%。世界上一般把一个人口共同体之中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及其以上叫做老年型人口。最近我国的人口调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10%,约为1.3亿,显而易见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在这样大的一个老年人口基数上,如果仅按老年性痴呆4.5%的发病率,全国也有540万老年性痴呆病人。而且如果发病率逐渐上升,再加上中国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格局,这对中国社会将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而对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诊断,预防,护理,治疗, 康复照料,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无论政府和民间都投入大量资金进入医学, 社会学,社会医学,精神心理卫生学, 护理照料学,营养学,家庭关怀与生活环境,以及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可观的成果。但在中国,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临床护理,康复与生活照料,社会支持与帮助,心理精神调理等研究和实践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况。在对这组人群的关怀照料的社区服务项目上可谓寥寥无几. 这组人群的家庭承受着巨大和沉重的护理照料压力和负担 (经济和精神的双重负担), 他们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支持和帮助.

另一方面,由于在老年人群中伤残和智残的高发率和同时出现,使发生精神卫生方面的障碍及疾病的机会也随之加大,尤其是在行为和思维方面的病态变化,给老年病人的护理,康复医疗,生活服务增加了更的困难和挑战。它们已成为降低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另一主要原因。以美国精神卫生印第安那州管区在1999年对护理院病人的观察数据举例来看,住院病人中有31.6%的人有痴呆症 (Dementia)的诊断,26.7%的病人遭受精神忧郁及沮丧病的痛苦,13.7%的病人被诊断为阿尔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11.2%的人有失调性忧虑或焦虑症,3.3%的人被诊断有精神分裂症,1.6%的人有癫狂性精神病。 从这一地区性的调查就可以对美国老年人群的精神卫生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老年化社会到来的中国,中国老年人群的精神卫生状况也将有与美国相同的发展趋势。例如,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2005年9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每年约有十万超过55岁的老人自杀, 他们占中国所有自杀总数的36%.同发达国家相比,这个相当高的比例不得不引起我们社会的高度重视。 这个报告还提出约有25%的老年自杀者在自杀前有抑郁症和其它精神问题症候,但都没有接受过任何早期治疗。中国的另一同类调查显示,全国老年病患者中有50%到80%的发病原因来源于心理和精神问题。 这些报告显示了中国老年人存在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治疗。

综上所述,无论在发达国家美国还是在中国,现实社会人口老化的实际情况是,很多高寿老人不但有伤、病残,还有智残和精神卫生方面的障碍,所以他们多数是处在一个复合残状态下。 由此在医疗,护理,生活上给家庭,社会,及本人造成了极重的负担,其中包括了经济负担,人力负担,和精神负担。这组人群除了生活不能自理外,加上医疗,康复,和护理和照料上的种种需求所需要的综合服务已远远超过了一个医院或一个家庭所能够负担和承受的范围,任何单一的医疗,康复,及生活服务已不再可能减轻这些沉重负担。在预期寿命中,中国平均每个人有八年时间是不健康的,这致使长期护理费用激增,並且隨着人口高速度、大規模老化,家庭和社会用于养老和老年医疗卫生的資源也急剧增加。因此,在中国这一严酷的现实,已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5年的最新的报告說,中国已经逼近老人照料的「容量的极限」。

中国养老的危机和市场化趋势

从今天中国的养老需求市场可以看到,在新世纪将面临的养老的危机和严峻挑战实情下,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如何满足占全球1/4老年人口的巨大养老需求;
  • 中国人口快速老化与高病残率的挑战;
  • 中国家庭养老及护理能力的急剧下降;
  •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将带来的负面影响-4:2:1 家庭养老负担;
  • 中国卫生机构数量的下降和落后的护理康复医学;
  • 中国单一落后的养老体制和养老方式-政策单一,服务项目单一,缺少多种养老途径和方式的选择〕;
  • 中国在养老的医疗服务和社会社区服务方面还处在一个起步时期;
  • 中国的养老服务严重缺乏现代养老科学理论,专业管理和服务人才;
  • 中国严重缺乏各种现代养老信息技术,以及相关产品的支持。
因此,中国社会目前正面临的“中国人口的快速老化和高残率”,以及“不足的资源和落后的养老服务体系与服务”将是二十一世纪给中国社会带来“养老危机”的主要原因,但也将成为迫使中国现代养老项目和服务走向市场的一个强大动力。对中国今天养老困境和挑战。

请点击下面标题了解详情。

11-cn

中国养老危机的特殊性将增加市场需求

请点击下面标题查看相关内容。

fm=f Qz1YKr5

中国养老危机的特殊性

谁来养老? 如何养老? 中国人将比世界任何国家有着更大的养老危机与困惑。而其满足中国养老需求将面临比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大的挑战,更多的问题。除了与全球同样的人口老化现象外,中国还有自己特殊的人口老化问题,其特殊性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比西方的老龄化所造成的影响还要大。中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长寿社会的到来,人口老龄化速度,数量也榜居世界之首,全球1/4 的老年人口在中国。中国大量的相关统计和报道已经指出了中国的人口老化特点使其正飞快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中国三十多年前开始的生育控制,独生子女政策,给中国人今天和将来的养老助残增加了更多,更复杂和困难的挑战,以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甚至国际上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落后,资源短缺情况下却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正在经历着长寿时代的全球性养老危机。

从最新的数据中央社北京在2005-02-11对外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人口已经迈入13亿大关,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其中1.3亿为老年人口。故同时使中国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将面临一系列人口老齡化的严峻挑战。至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目前的7%增加至11.8%,2030年达到老龄高峰,並持续20余年,到21世紀中,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四亿,占总人口数的28%,65岁以上老人达三亿,8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一亿,是目前高齡老人的10倍。专家预估,中国将以不到20年的时间,成为老齡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老齡人口问题除了老年人数过高之外,还影响到人口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使政治,经济,社会的方面受到冲击。因此,中国的人口高齡问题已对中国內政帶來忧患,由于养老各体系的不完善,未来可能有上千万的老人缺乏照料”。

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新近出版的「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报告指出,“将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归结为三点:首先,工作人口会因为老龄化而下降,到21世纪中叶时,将失去18%至35%的劳动力。其次,老年人口成长速度会加快。35年前,儿童对老人比例是六比一,但再过35年,这个比例会发展为一比二。第三,对老年人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高达四分之三的中国工人没有正式退休金,未来将有上千万老人贫困又缺乏退休金、医疗保险和家人的照料。计划生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虽然放慢了中国人口激增的现象,但「一胎化」政策也导致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升高。高龄社会已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但中国老龄人口问题格外严峻,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经济尚未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便遭遇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现有老年人口与整个欧洲老年人数一样多,但经济实力却只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人口专家表示,养老基础在于老人有基本的经济保障和医疗保障,此两项保障都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难以谈到养老。所以,中国老龄人口高峰期已迫在眉睫,能否成功迎接老龄化的挑战,将是中国能否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

中国人口的快速老化和高残率

目前,“中国人口的快速老化和高残率的挑战”来源于中国人口老化的四大特点。特点之一是,中国60岁以上老人的总数占世界第一位.约有1.3亿左右,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4。按中国平均水平来看,中国60岁以上老人占中国总人口数量的10%(北京,上海,东北,沿海一带城市已高达12%-13%〕。预计到204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4亿,届时,每四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来在北京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綠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的数据显示,2000~2007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將从現在的不足1亿增加到2亿以上,年均增長400万人,老年人口比例约14%,增長相对平缓。2028~2036年,相应人口將由2亿增加到3亿以上,年均增加1000万人,老年人口比例为20%左右。中国人口老化的特点之二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占世界第一位。从1990至2025年间,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将增长115.09%,比日本快0.56倍, 比美国快.02倍,比法国快1.63倍,比英国快2.73倍。今天,中国老年人正在以平均3.2%的年速度增长, 65岁以上的老人人口已占总人口的6.5% 至7%;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达8百多万,并正以平均5%的年速度递增。中国人口老化的特点之三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的。中国将以尚无完善的老年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应付或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来在北京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綠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中指出,中国將是世界上继日本之后的又一个人口老齡化速度极快的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人口老齡化是在社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快速发生的,这对全面建設小康社会构成严峻挑战。中国人口老化的特点之四是,中国老年人口城乡分布不平衡.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75%的60岁及以上的中国老人住在农村,随着非老年人口的大量迁入城市,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将大大超过城市。

与此同时中国目前还面临人口高残率的挑战:据中国近年来的抽样调查,中国现有残疾人6,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其中,视力残疾人877万人,听力残疾人2,057万人,肢体残疾人877万人,精神残疾人225万人,多重残疾人782万人。有关专家在近年的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人口每年累计患病天数达202亿天,年人均患病28天,中国人每年因疾病、伤残和早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疾病引起的医疗资源消耗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另一方面,由于老人数量的增加,老年人群中的病残率也相应增高。据中国1987年对残疾人口的调查,中国60岁以上老人的现残率是16%,69岁时是20%,74岁时是30%,78岁时是40%,82岁时是50%。据中国卫生部1986年对九省市城市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因病卧床率,60岁到69岁组为3.16%,80岁以上组是4.3%。另据中国1987年对全国老人平均伤残期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60岁老人的总伤残期占余寿期的四分之一,说明中国60岁老人中约有25%的时间是处于伤残状态;到90岁时,其总伤残期占余寿期的五分之三,即这些老人有60%的时间是处于伤残状态。这说明在高龄老人中,有的一大半时间是在伤残状态下渡过的。

据中国老龄委在1994年的全国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总人口相比有很大下降。据统计,中国城市总人口的平均患病率为23.7%,但中国城市65岁及以上老人患病率为60。2%,比总人口患病率高出1.54倍。中国农村总人口平均患病率为7.4%,而老年人口患病率为22.6%,比农村总人口患病率高出2.1倍。北京有三分之二的老人(66%〕患有各类慢性疾病,上海几乎是100%,所调查的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占3.8%。全国二百多万离休干部,70岁以上的占26.4%,其中有13万人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在高龄老人中“伤残与智残及各种精神卫生方面的疾病将同时存在”是中国老人高残率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现象前述的大量数据已经证实。

中国不足的资源和落后的养老服务将迫使养老走向市场

足的资源,落后的服务:中国除了养老负担将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外,与世界其它老龄化国家不同的是,目前中国养老还面临着自己不足的资源和落后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困境。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的报告說“中国养老负担的增加,將导致社会总储蓄的减少,进而使社会总投资下降,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成长及健康发展。故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也必然面临挑战。无疑,这一体系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着巨额养老金缺口,並且只覆盖44.9%的城鎮就业人员和85.4%的离退休人员。由于中国目前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較高,约为67%,而老年负担比已开始大幅度上升”。中国有关专家认为,“在农村,由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和土地收益下降,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功能趋于下降,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也应提上议事日程。当前,中国社会和家庭对潜在的养老危机认识不足,从国际经济看,在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前20~30年,必須建立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适宜的养老保障体系,进行足够的资金储备,以应付人口老化的高峰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帶來的压力”。从下面多维调查的数据可以预测,这种养老的压力和困境还将随着中国存在的“家庭对老弱病残者护理能力的急剧下降和落后的社会养老服务”,“医院机构数量下降和落后的护理康复医学”,以及“目前落后的养老助残体制和社区服务”等问题继续增加。

请点击下面标题查看相关内容。

g0Y3roe

家庭对老弱病残者护理能力的急剧下降和落后的社会养老服务

首先, 中国目前存在家庭对老弱病残者护理能力的急剧下降和落后的社会养老服务。 追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生活方式看,家庭历来承担着主要的养老责任,无论从场所,经济生活资源,还是到精神慰籍支持,到个人生活起居,病残的护理。据中国老龄委1992年的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显示,中国大多数家庭是联合家庭类型,无论城乡,居住在一代户的老人占43%,二代户的老人占19%,三代户的老人占35%,四代户的占3%。 据中国198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96.4%的老人是靠这种传统方式养老,其余的3.6%是靠亲朋好友,邻居,和保姆,或养老院来承担。可目前中国的现实社会是,除了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由于社会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家庭趋向于小型化,核心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养老的需求,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近30年来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加剧了生育率的急剧下降,家庭出现了4:2:1的代间比例(一对年轻夫妇,上有两对老人,下有一个孩子〕,少数四代家庭还出现了8:4:2:1的现象。适龄劳动人口和抚养儿童虽已减少,但需赡养的老人却成倍增加。除经济能力有限外,对老人日常起居上的照料,尤其是在他们丧失自理能力后的护理康复以及精神方面的关怀,并由此产生的人力负担,经济负担,时间负担,精神负担,已影响到了家庭代间关系,和中,青年人的工作和抚养下一代,从而逐步出现的所谓“负性代间关系和矛盾”,像虐待老人,老人自杀,老年精神忧郁,沮丧症,甚至由此产生的家庭破裂等,已成为中国一个尤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 家庭成员过重的身心负荷必然引起许多身心健康和社会问题。中国传统俗称“久病无孝子”也是部分反应了这种负性家庭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老龄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对老人问题的忽视,老人受虐待问题也相继产生。据美国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每20位老人中就有一位很可能受到虐待(5%的机率〕。美国人对老人受虐待现象称之为“难以言明的痛苦”或“默默忍受的苦难”。老人受虐待也是美国的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为了杜绝老人受虐待,美国政府已把虐待老人从法律上定为刑事犯罪。美国近几年来掀起了几次全国范围的反对虐待老人的运动,对其现象在研究领域,预防措施,法规法律健全和保障,投诉,及对社区居家老人,老人院的老弱病残人群的保护和社会工作服务等方面加大了投资,加强了管理。中国在这一方面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社会披露和呼吁的类似案件已举不胜举。如果中国的亿万老人及他们的家庭得不到国家政策,社会各种服务的帮助,老人受虐待的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中国老年研究所徐勤撰文提到:经济上赡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是养老的三个基本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中西方文化的影响给传统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敬老、养老"观念在一些年轻人思想上已日渐淡薄,有人视父母为累赘,对父母态度粗暴,歧视、甚至虐待父母。两代人之间没有亲情,只剩下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人格得不到尊重给老年人带来精神刺激,生活上得不到照料使老年人肉体上遭受痛苦,物质上得不到供养导致老年人失去起码的生存权利。当前,老年人的诉讼案件中,不少是由子女不孝而造成的赡养问题和精神问题。在家庭养老为主的国度,一旦失去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难以得到保障。正如美国目前最大的一个非盈利民间专业组织“家庭照料成员同盟会”在2001年的专业年会提出的讨论主题;“对病残老人谁将提供关怀照料?”的一样,这也是今天中国社会养老将面临的同样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与中国家庭养老功能下将不相适应的是,中国在养老助残的社会服务方面,还处在一个非常落后的阶段。据中国民政部2000年的数据,中国全国养老院机构总数量大约只有40,000所,其中城市有18,000所,农村有22,000所,总共只能收留约658,000各类病残老人,2002年披露的有关统计, 养老集中收养的床位数只占0.7%多一点,而集中收养的人数则不足0.6%,与发达国家一般集中收养人数占5-7%的比例要相差甚远. 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提到, 就全国而言,现有42,000多所养老院,加上社会兴办的老年机构,现收养老人不足100万人,还不到目前全国1.3亿老人的1%。放眼全国,中国有60岁及以上的老人1.3亿左右,按中国60岁以上老人的现残率是16%来算,有20,800,000的老人需要有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服务的居住环境,如按中国老年人因病卧床率--60岁到69岁组为3。16%,80岁以上组是4。3%,二者平均3。73%来估算,有4,849,000的老人需要这种特殊生存环境和服务,若按中国老人中,中,重度痴呆现患率4。16%来预计,有5,408,000的老人绝对需要有养老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服务并存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如果按照中国2002年9月报道的“中国65岁以上老年性痴呆患者估计超过500万人,约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来看,仅针对照料老年性痴呆患者而言,假设中国这500万老年性痴呆患者需要住入养老院受到照料,如果一个养老院可以接受100位老年性痴呆患者,中国至少将需要50,000 家特地为老年性痴呆患者服务的养老院或康复院才能满足对他们的照料需求。所以,即使把中国目前仅有的42,000所养老院全部用来照料中国现有的老年性痴呆患者都不够。可见中国单单就对照料中国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养老院已经有着巨大市场需求,可国内相关项目和服务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仅想单单依靠政府是不可能解决这种照料危机的。据中国扬子晚报 2002-10-16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报道说:“据统计,全国约有1000万70岁以上高龄老人需要照顾”同理,如果一个养老院可以接受100位高龄老人, 全国约需要十万个养老院.

医院机构数量下降和落后的护理康复医学

其次, 中国还存在另一个中国与老龄化问题不成比例的“医院机构数量下降和落后的护理康复医学”的实情。从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高病残率的实际情况比较来看,中国卫生机构的数量又呈下降趋势。由于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结构的单一化,尽管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可许多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仍不能生存。据1999年4月中国新华社北京消息报道,中国卫生机构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床位和卫生医疗人员增长减慢,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比上一年减少了936家。1999年的数据显示,每十万个中国人只拥有240张床位,100名护士,165名医生。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投资80%集中在城市,而其中这些投资80%又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而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缓慢,并对农村医疗卫生投资不足。如果有人有心再继续观其投资概况,中国在养老助残医疗护理,及康复方面的投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再看中国卫生部2004年的统计数据,全国有卫生机构29,132,300个, 医院17,764 所, 与1999年的卫生机构 190,057个,和有医院67,807所相比较,卫生机构增加了101,266,而医院却减少了50,043 所。据中国卫生部2004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医院床位数只有31,640,220 张,中国每十万人口中只可以有床位32张,每一万人口中只有床位3.2张, 而每一千人口中只可以有床位0。32张。全国共有医生1,867,957人,中国每十万人口中只可以有19位医生,每一万人口中只可以有医生1.9位, 每一千人口中只可以有医生0。19位。全国共有护理人员1,265,959人,中国每10万人口中只可以有护理人员13位,每一千人口中只可以有护理人员1。3位。可三年以后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好转,据中国卫生部2007年的统计数据,全国有卫生机构29,990,000个,比2006年减少了 一万个。医院19,847 所,全国医院床位数只有37,010,000,每一千人口中也只可以有床位2.63张. 全国共有医生20,130,000位,每一千人口中也只增加到有医生1.56位, 而每一千人口中护士反而下降到1.17位。 如果这些数据是准确的话,可以看到中国目前这种医疗机构和医生增加数量与中国人口增长的需求不成正比,以及中国护理人员减少的趋势。而养老项目和服务的重点是要解决“七分护理”的困境。中国的医护机构和医护人员要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是难以解决我们目前养老市场需求的。

由于在高龄组老人中有相当高的比例的病,残率,康复医学和老年护理学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成为今天医学领域发展迅速的,和非常重要的新型学科。常言道,慢性病的恢复在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康复和护理几乎已成为不可分割的两门学科。这两门学科同时强调帮助人体自我功能的康复,包括生理和心理功能,体能与智能,由此来增加人体自身的生活独立的自理能力,从而减少无论是住院式养老或居家养老的护理工作量,同时也增加老人或残障人的生活自信心,自尊心,使老人或残障人能尽快地,以最大功能限度地回到自己习惯的家庭或社区居家环境中,或能够适应新环境重新有一个高质量的生活。但中国目前医院的专业人员及设备和日常治疗几乎没有把康复和护理纳入对慢性病人和残疾人的长期规划之中去。其原因之一是,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有着许多不同地方。在中国康复医学和护理学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寥寥无几的康复机构也只能服务于极少数人。至于重点针对老年慢性病,残障的康复和护理更是一片空白领域。以中国护理人员的比例来看,现每十万个中国人只拥有13位护士。如果把这些护士全部放在医院里护理急性病人都远远不够,已不可能有护理人员来护理老人和残障人群。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严重缺乏护士和护理人员的国家,但许多人也许不知,按美国人口与美国的护士和护理人员的比例来看, 它可能是在全世界中拥有护士和护理人员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为什么仍然严重缺乏护士和护理人员? 当你了解了美国的养老助残健康产业的现实状况后,尤其是对美国的养老助残长期照料体系的服务网络有大体了解后,人们就会对康复护理的项目和服务对在老人及残障人群的巨大贡献和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护理人员来说,医院和诊所并不是他们工作的唯一场所,很大比例的护理人员是以流动工作形式为社区居家的老,弱,病,残人群服务,还有相当一大部份是为康复院,护理院,助理型住宅区,退休社区,养老院的人群服务,其服务的覆盖面之大,服务项目周到细致,以满足需求为目的,故持续出现护理人员不足的现象。 由此可见现代社会对康复护理的需求市场是不断扩大的。尽管中国还像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想源源不断地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输送护理人员,这完全不能说明中国已有过剩的护理人员,而说明了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落后,缺乏综合的服务项目,没有真正使护理和康复医学走向市场化,为老年人和残障人群服务。由于中国没有自己的科学化,专业化的一个养老助残服务体系,故没有把提供康复护理的服务作为国家社会医疗福利或私人医疗保障的一部份, 大多护理人员仅仅工作在医院和诊所等单一场所,对居家和社区的服务项目投入很少,而使投身于康复护理的护理人员也更少,从而使中国自己的老,弱,病,残人群得不到应有的,足够的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如果还有大量的护理人员外流, 这将是一种畸形和愚昧的社会现象。中国目前在医疗保健,养老助残的实情是,一是,中国实际比美国更需要大量的不同等级和类别的护理人员,中国将需要比美国多的多的护理人员; 二是,中国需要大量的受过老年学和老年护理学特殊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各类护理人员。若能在中国养老助残各类项目和服务的实践中积极开拓,发展康复护理的市场,大量的就业机会随之产生,即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对提高老人及残障人的生活质量,生活自信心,对减轻家庭和个人上的身心负担有正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也会与美国一样,护理人才的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另外,从中国这些现有的养老院服务质量来看,大多处于落后的管理经营和科学护理状况之下,生活环境也不适应高龄老人或残障老人的需求,同时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康复医疗护理人员和社会工作人员,以及相应的服务项目和设施。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9月的对“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 调查发现:“主要存在问题是由于目前社区养老设施的不完善,不能满足那些完全不自理的老人或需要长期照料的老人的需求,在现有的养老机构中,由于资金、人手、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满足那些需要长期照料的老人的需求。那些认为敬老院 ‘不好’老人当中,大多是身体有病,需要人照料的老人。在身体有病的老年人当中,认为敬老院不好的上升到了8.9%。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当老人身体有病时,照料需求将会逐渐增大,而目前北京市社区敬老院的护理人员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故随着人口高龄化趋势的加剧,为解决高龄老人的照料问题带来一定压力,日后发展养老设施,护理照料是一个急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又据2004年10月09日中国深圳新闻网报道的“深圳老人,明天哪里养老?”一文中提到,“养老院相对冷清”现象令人深思。文章报道: “目前,深圳共有市、区级社会福利中心7家,镇级敬老院18家,拥有床位2600多个。福利中心环境都不错,中心内有医疗、健身、食堂、阅览、多媒体、洗衣、清洁等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和配套服务。按说,在其价格合理和此条件下福利院的床位应该是供不应求的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想象中的“爆棚”现象恐怕只有在未来出现。在2003年底公布的一份审计调查报告显示,1998年至2002年,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投放2.72亿元,其中对养老院项目资助的投入较大,但效益不高。1998年至2002年,公益金对全市养老机构资助的投入达1.01亿元,占整个资助支出的37%。而已经使用的各级养老院大部分空置率较高,全市25家养老院设计床位数2671张,现共有859位老人入住,总体入住率仅32.16%。那么,福利中心和养老院入住率低的原因究竟何在? 有没有其他改善老人养老环境的措施和办法呢?”

谈到中国养老院的服务质量问题,,另一典型实例是,近来有国内的同行在参观国外养老院后感慨到: “让我不敢相信的,不是那些比中国先进几十年的设施,而是生活在那里的老人们朝阳般的气息,在中国大多数养老院里,老人们与外界封闭,了无生气,国家和社会能够提供给他们的,往往是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国内的养老院给人的印象是,社会的托老所,老人寄存在那里,子女再无忧,而老人年事增高后,所剩的唯一的一片天地就是天花板和床板,在养老院每天还要随时听从医护人员的忠告与嘱咐,并没有使老年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中国落后的养老助残体制和社区服务

最后一个严重问题是,以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人口老化速度,残障老人的比例来看,中国还存在一个与自己的养老市场需求不相称的现实-“落后的养老助残体制和社区服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它基本处在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一个老年化来得较早的国家,但自60年代建立起的这条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养老助残体系,从建立到逐步发展,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过程中,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时间。由于中国社会人口老化的特点,中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25%〕,加上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近30多年的实施,中国以家庭为主来继续承担养老护理及其他所需服务的传统旧式的观念和可能性,已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中逐步衰减。

随着高龄老人的高病,残率,这“七分护理”已成为这组人群及他们的家庭的后顾之忧。这“七分护理”也是这组人群及他们的家庭在人力,财力,时间和精力方面的巨大耗费,甚至已超过了他们在体力,心理,时间,和经济方面的最大承受能力,有的家庭成员可谓“身心憔悴”,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遭受到严重伤害。可中国目前除了以治疗为主的医院,诊所外,还没有这样一个独立的科学实践服务体系, 去提供各种综合性的养老助残服务来应对中国养老的挑战,。而中国现有的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的床位,已不可能满足养老市场的需求了。由于市场需求增加与服务供不应求的比例失调,中国各大城市有的医院,养老院对老弱病残的护理已出现高收费,乱收费,尤其在个人护理费方面漫天要价,无人管理,有的无专业知识和训练的,低质量服务的所谓“陪护”还对老弱病残的个人或家庭敲诈勒索,甚至虐待老人等, 已给许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综合中国这“七分护理”的服务空白区,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1.落后的养老助残服务政策和体系

  • 养老金政策;
  • 医疗保险政策;
  • 养老助残的住房政策;
  • 居住环境的改造及相关政策;
  • 科学的康复护理与照料体系;
  • 法律保障体系;
  • 对担负照料老弱病残人群的家庭成员在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帮助;
  • 养老院和护理院,以及相关服务人员的管理法规和政策, 以及专业服务质量标准。

2. 落后的养老助残社区服务项目

  • 社区居家上门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服务;
  • 老弱病残人群的营养供餐的保障服务(社区居家,养老院,老人住宅社区〕;
  • 老弱病残人群的康复服务(居家和院所式照料场所〕;
  • 老弱病残人群的社会关怀服务(法律咨询,老人受虐待,家庭纠纷,经济,信息〕;
  • 老弱病残人群的心理咨询和理疗服务;
  • 老弱病残人群的就医难和交通等服务;
  • 老弱病残人群的住房,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
  • 老人再教育再就业的服务。
因此,从上述这些数据和客观现实可见,中国存在严重不足的养老助残场所和服务。中国这一市场的空白出现,已经看到在养老助残的健康产业化方面,中国将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还将随着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增加,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发展继续增加。面对这一市场需求,中国必需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样,开拓一条与医院,疗养院功能不同的综合养老助残体系和服务,才能满足中国目前和将来对养老助残方面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特殊需求。